蒙特卡罗474

EN | 中文
李佳:以变革见证变迁 用行动改变未来
发布时间:2022-05-20
阅读次数:2657

      今年已经是李佳从事公益行业的第八年。报考北大光华的社会公益管理硕士一直是她最引以为傲的选择。而这份选择,让她可以历经考验与波折后,依然能够坚持维护内心的热爱,行稳致远,一路前行。 

需要专业知识武装

2017年,李佳以副秘书长的身份,从商业转行加入青海省年保玉则基金会,主要做西部乡村助学与非遗文化保护与推广等相关工作。在加入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初期,因为缺乏行业资源与筹款经验,李佳策划的第一个项目原本是机构的专属公益项目,在网络平台筹款时却变成与另外一家机构的共同发起项目,同时额外损失了5%的筹款费用。这件事情让李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她第一次意识到,从商业领域转行到公益,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没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武装,在公益路上会栽更多的跟头。”

经由公益圈的前辈介绍,再与多个学校公益课程细细对比之后,她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公益管理硕士。经过一系列的面试与备考,终于在2018年,正式被北大光华第四届MSEM项目录取。

2014年中国首个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正式成立.jpg

                                                                                                                2014年中国首个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正式成立

2018级MSEM全班同学合影,前排左8为李佳2.jpg

                                                                                                                            2018级MSEM全班同学合影,前排左8为李佳

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丰富的学科资源,作为国内顶尖商学院的光华管理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近百种丰富的学习课程。《非盈利组织法律法规》、《组织和战略管理》、《艺术、公益与社会》、《全球视野与国际惯例》等课程为她之后的公益生涯提供了方法论与理论基础。此外,光华的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到将社会公益行业的专业性与商业管理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如何创新性地运用各种商业模式以促成社会公益的发展、“以商业思维做公益” 也是MSEM项目最为吸引人的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强烈的人文色彩与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情怀,更是在深层次上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公益人的初心与抉择。正如光华管理学院张建君老师对每一届学生的真诚嘱咐:“人生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才不会在漫长的时间里,迷失自我”。

 在矛盾中挣扎与坚持

      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高原做项目,艰苦程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李佳笑称高原的季节,只有两个:一个是冬季,另一个,大约是冬季。长期驻扎在青海果洛近4000米海拔的项目地,让她对于极寒天气有着切身的理解。在这里,全年只有7、8两个月不下雪;在做项目初期,学校买不起煤炭,干牛粪便成为师生们取暖的主要燃料,短短十几分钟干牛粪燃烧带来的温暖,便是高原师生们最大的幸福所在;学校唯一的水管后面,总是能排起长长的队伍,挤满了等着接水的师生们;在2020年实现全村通电之前,缺电是生活的常态。

       由于长期在高原工作的原因,李佳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高反的发作相比以前也更频繁。每次项目结束后她都会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再也不来了。但每次面临新任务需要到高原调研时,又会默默背起行囊。    2016年家访时,学生家里没有自来水,只能收集周边河水烧开饮用.jpg

     2016年家访时,学生家里没有自来水,只能收集周边河水烧开饮用

      李佳说,在公益行业的所有人都在不断挣扎矛盾中坚持。“其实人生就是在不断取舍之间, 关键在于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顶着北大光华的光环,之前又有着显赫的履历,如果回到商业领域,李佳可以拿到一份收入不菲的offer。但公益是她内心炽热的理想,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冬天来临,像刀子一样的高原烈风吹在脸上,看着资助学校那些在冰天雪地里依然刻苦努力的少年背影,她明白了,不是这些孩子们需要她,而是她需要这些孩子们。他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她平凡无味的漫漫人生;也像明镜,照鉴她人生价值的方向。

非遗唐卡专业的学生日常学习.jpg

非遗唐卡专业的学生日常学习 

以变革见证变迁 用实干成就骄傲

李佳说,能够见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实施,能够站在高原乡村一线,亲眼目睹每一点滴的变革,亲身经历自己所参与的高原助学与非遗文化保护推广项目,从一所乡村试点学校,陆续扩展并建立多所高校的艺术实践基地,以及多个国家级、州县级非物质文化传习基地,是一名北大人的骄傲,更是一个普通公益工作者的骄傲。

6年间,年保玉则基金会帮扶援建了青海果洛州3所乡村职业学校、1所非遗唐卡实训基地、2所格萨尔文化传习基地。为120名乡村教师提供近1390天的生活补助;为乡村学生提供396300节优质课堂,受益人数达10000多人次;营养餐受益人数达392821人次;提供教学设备、暖冬物资、图书等22301件。先后累计培养5000多名乡村职业学校学生,1200名农牧地区大学生。同时,李佳所在的青海省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连续6年以100%的透明指数位列青海省社会组织第一位; 2022年获得民政部“先进社会组织”荣誉表彰。青海省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资助学校与非遗文化基地掠影.jpg

                青海省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资助学校与非遗文化基地掠影 

公益力量是双向奔赴的改变

      这些看似平凡的数字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李佳说;“以前牧区的放牛娃,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能以高原大山和冰雪为伴,缺少和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导致很多孩子性格腼腆内向,缺乏自信。现在他们通过接收教育与非遗文化的学习,有的考上大学回到乡村,成为坚守讲台的普通教师、有的经过不懈努力成为藏地有影响力的青年歌手、而有的因为对唐卡的喜欢,十年磨一剑而成长为唐卡师,开启了与父辈们完全不同的人生。而对于那些没能有幸进入到大学读书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在之后的人生路上遇到任何困难与挫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必定会与他的父辈不同,他们思考问题应该更加智慧敏锐,看问题的视野也应更加开阔包容,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这些年做公益的过程中,李佳自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做公益前,她和很多女孩子一样,喜欢购物。现在的她,在业余生活中和好友们一起成立了“青春飞扬日行一善”捐赠群,每天都会有朋友自发为高原师生们捐赠善款,而她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节约简朴,也更明确自己生活的方向和意义。李佳说公益给她带来最大的帮助,就是对自己的价值观的重塑。“不是只有从事公益行业才是做公益,在生活中充满善意、充满感恩的生活。每天从最小的事情开始,永远有解决问题的动力,永远有帮助别人的善念,这也许,就是最平凡,亦是最高级的公益吧。

 


蒙特卡罗474